潘得立先生
British Hainan 连锁餐厅创始人

当你看到现在的我,一定想不到我最初的职业:机械工程师。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这是份颇受人尊敬的工作。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我或许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但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命运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
那是1977年,我被公司派去日本培训,某天培训完毕后我和一帮朋友去了酒吧——在那里我体验到了卡拉OK的魅力,并为之深深倾倒。 回国后,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转而加入娱乐公司开始做主持和驻唱。 家中思想保守的长辈一直都不看好我后来从事的娱乐业,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但我的内心其实挺文艺的,虽说就社会认同感而言,我的第二份职业远比不上第一份职业的光鲜,但它让我获得前所未有的自我认同感。
第二份职业做着做着慢慢就做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于是努力思索着接下来的路。同家人商量后,我们一致决定开一家特色餐厅,民以食为天嘛,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气,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不过餐厅那么多,并不是每一家开张了都可以一帆风顺赚个盘满钵满。 我知道特色化、差异化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目标,而提供星级服务,让食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才是留住客人的不二法宝。
我的父亲早年在Colonial House给英国人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跟英国主厨学过一道菜,叫做炖牛尾,在我的记忆中那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我决定用这道菜作为我餐馆的招牌。 好的原料牛尾并不容易找到,当时新加坡一共只有12间餐厅提供这道菜,我们每一家都品尝过,遇到感觉不错的,还会上门反复品尝。 在这样的学习和借鉴中,我改良了父亲留下的配方,这道菜一经推出就获得食客们的一致好评。
这期间我还听取食客们的建议,再次对配方进行了改进。
到了2014年,我们British Hainan餐厅的炖牛尾被评为新加坡前三位的炖牛尾。
有很多食客慕名前来,他们在品尝的时候,我还会特意给他们推荐榜单上另外两家炖牛尾。 有人说我这样做太傻,不是把顾客拱手送人了吗?其实更多顾客对我的自信印象深刻,反而成为我们的忠实顾客。
一个好的餐馆,让人流连忘返,除了它美妙的口感,更多的是它的氛围和服务。
我爱好收藏,每一家British Hainan餐厅都是我亲自参与设计和布置,餐厅里摆放的是我多年来的私人收藏品,我希望把我喜爱的东西和我的顾客分享,我们餐厅进门的时候的招呼语是“欢迎回家”。 我爱好收藏,每一家British Hainan餐厅都是我亲自参与设计和布置,餐厅里摆放的是我多年来的私人收藏品,我希望把我喜爱的东西和我的顾客分享,我们餐厅进门的时候的招呼语是“欢迎回家。”把顾客看成家人,给予十二分的诚意,顾客才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才更愿意从“家人”的角度和我们分享我们菜品、服务方面的问题,帮助我们的餐厅不断精进。

其实新冠肺炎肆虐期间我们餐厅的生意在我们采用社交媒体推广后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当然,社交媒体推广是现当下最具有效力的市场推广方式,同时,这也离不开我们餐厅多年来积攒的口碑。
我的父亲过去常常教育我说:“一把刀,只要你用心去磨,就算不利也会白”。 这个话的意思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最好的服务是宾至如归
潘得立先生
